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状元的锦鲤妻 > 第500章 教绣娘
    第500章

    教绣娘

    午时,后院八口陶缸蒸腾着热气,茜草根在沸水里翻涌如血。王杏花将新染的绛红丝线搭在竹架上,忽然抄起捣药杵:";苏木要捶出髓,染出的红才透亮!";杵声应和着前厅的织机声,惊得晾晒的《百草纹》绣片簌簌作响。

    ";四神汤的方子还记得?";老太太突然问正在分线的张秀梅,";茯苓、莲子、山药、芡实四味,正应这';四象盘金';针法...";她扯过绣绷示范,金线在牡丹四瓣各走不同针脚,恰似四味药材各司其职。

    暮色染红绣线时,王杏花突然掀开东墙的帷幔。丈余宽的《药王问诊图》上,孙思邈的银针竟真缀着砭石片。";谁能把这针补全?";她枯指戳向空白处,";要暗合手少阳三焦经走向!";

    春妮咬唇穿起金线,针尖循着绣像的指尖游走。张秀梅忽然按住她腕子:";且慢!申时气血注膀胱经,这针该从至阴穴起...";引着她在绣像足底添了道暗纹。

    金线收针时,整幅绣像的经络竟泛起微光,恍如真人气血流转。

    更鼓声里,新染的丝线在晚风中轻扬。刘寡妇捧着终于劈匀的六十四股线,鬓角还粘着茜草屑。

    王杏花挨个查看绣架,龙头杖敲地三响:";明日学';子午流注绣';,把《黄帝内经》带足三里穴的章节背熟了!";

    檐下铜钵映着最后一缕霞光,将绣娘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恰似根根金针扎在暮色织就的缎面上。

    时光荏苒,转眼间半月已逝。祠堂正殿内,二十张绣架整齐地排列着,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

    十五岁的春妮亭亭玉立地站在绣架前,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丝线之上。只见她纤细的手指灵活地摆弄着丝线,每一次的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而自然。

    她手中的丝线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她的巧妙操作下,一缕丝竟然可以轻易地被劈成六十四股!这需要何等的技巧和耐心啊!春妮的手法之精湛,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与此同时,刘寡妇正带领着另外三个妇人,专注于盘金绣的制作。她们的手指如同灵动的蝴蝶,在绣布上翩翩起舞。

    每一针每一线都恰到好处,将铜钱大的金箔牡丹点缀在衣襟上,金光闪闪,璀璨夺目,令人目眩神迷。

    然而,最让人惊叹的还是那个赵丫头。别看她年纪尚小,却有着惊人的力气。她竟然能够轻松地扛起那丈宽的绣绷,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赵丫头还精通医术。她可以对照着《黄帝内经》,准确地画出人体的穴位纹样,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绣品之中。

    这样的创意和技艺,使得她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了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就在众人埋头刺绣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四婶举着信笺,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口中高喊:“宝儿捎信来了!”

    众人闻言,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四婶展开信笺,念道:“太医院院判夫人订了十幅《经络图》帘帐,要嵌珍珠当穴位!”

    张秀梅接过信笺,抚摸着上面的御用黄绸,心中激动不已。她转头看向正在檐下煮染缸的王杏花,只见老人正将一幅绣样浸入靛蓝汁液中。汁液在锅中翻滚,仿佛一片蓝色的海洋。

    王杏花专注地观察着染缸,不时用木棍搅动一下,然后自言自语道:“得加三钱明矾固色,京里的日头毒……”

    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伸手扯过一幅绣坏的山茶花,皱起眉头说道:“这败笔留着,教丫头们如何补针。”

    ";阳光透过门缝,洒在了高悬的“仁和绣坊”匾额上。这块匾额是王杏花用自己的嫁妆钱,请镇西的老秀才题写的,金漆里还掺入了朱砂,颜色红得像火一样。

    “周家妹子,你这牡丹瓣要劈线八丝才行啊!”张秀梅快步走到年轻绣娘的身边,扶住她那微微发抖的手。

    女孩面前的绣架上,绷着一幅《百子千孙图》,金线在晨光的映照下,细得如同蛛丝一般。

    四合院的西厢里,传来一阵稚嫩的童声。张秀梅转头看去,只见王杏花正站在一群女童中间,耐心地教她们辨别颜色:“这茜草染出来的桃红,要配上槐米染的鹅黄,颜色才会鲜亮呢……”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万籁俱寂。绣娘们早已散去,绣坊里只剩下张秀梅和王杏花两人。

    张秀梅坐在桌前,面前的青瓷盘里堆着一堆碎银和铜钱。她仔细地数着这些钱币,然后将它们一一分类整理好。王杏花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张秀梅忙碌的身影。

    “本月结余十二两八钱。”张秀梅轻声说道,她的指尖轻轻地划过算珠,发出清脆的声响。

    “嗯。”王杏花点了点头,“按你说的,三两留作染料钱,二两给春妮娘抓药……”

    “慢。”王杏花突然打断了张秀梅的话,她从怀里摸出一个荷包,递给张秀梅,“这是当年萧家给的聘礼,你拿去熔了,打十把绣剪。”

    张秀梅接过荷包,烛光映照下,她看到荷包上的褪色鸳鸯图案。这荷包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

    “等开了春,你带春妮进京去看看宝儿。”王杏花继续说道,“那丫头画的灶王爷,改改就能成一幅《药王问诊图》呢。”

    张秀梅微笑着点头,她知道王杏花一直很疼爱宝儿,也希望春妮能有更好的发展。

    绣坊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织机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这声音引起了王杏花的注意,她心中一动,知道是春妮在偷练劈线。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屋内,照亮了绣架上那幅尚未完成的《百草纹》。

    这幅刺绣作品上,每一株药草都被绣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它们的香气。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药草的经脉走向都被巧妙地隐藏在绣线之中,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喜欢状元的锦鲤妻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