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691章 斩断烦恼根儿
    “行了,马上就开饭了,我不耽误大家去买饭。大家回头考虑一下,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仅要用课余时间去做,而且没有什么补助。无论参不参与,我都能接受。”唐植桐镇住了场子,看了眼时间,说完就撤了。

    现在粮食供应紧张,食堂虽然每顿饭都会按照人头提供干粮,但毕竟有粗粮、细粮之分,食堂今天还在供应莲苞莓。

    经过几天的忆苦思甜,同学们一个个都吃的够够的,恨不能天天吃双蒸饭,只要不掺杂玉米芯就成。

    对于学生的意见,食堂有限的听取了点,在供应莲苞莓的同时,增加了一点点细粮,去的晚了,这点细粮可就没了。

    至于身后的陶英杰,尴不尴尬关自己毛事?

    唐植桐一走,三组的同学没有一个关心陶英杰的,压抑着心中对留京工作的向往,讨论着唐植桐口中安排工作的可能性:“哎,你说唐植桐同志说的靠谱吗?”

    “把那个‘吗去掉,你没听到他那一串头衔吗?好家伙,我一直以为他只受了接见,没想到还有这么辉煌的过去。”

    “没有三两三,怎么可能受接见?人家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这么说就是靠谱喽?那咱们要不参与一下?”

    “参与可以,但大家要凭真才实学,可不能走歪门邪道。”毕彬也很动心,那可是留京的工作机会!

    毕彬面临毕业,大家的去向一直悬而未决,虽然人人都能分配,但分配与分配之间的区别很大。

    虽然大家都是在四九城读书,但不可能人人都留在四九城,只有个别同学能留下,其他都要充实到地方上去,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

    在四九城好几年,大家见识了四九城的待遇、供应、繁华,谁又愿意去下面的县城呢?

    毕彬听说学院里对毕业分配也头疼万分,四九城的工作岗位就那么一点点,地方上却喊着要人,而学生个个都想着留在四九城。

    肯定有人发扬风格,但这样的又有几个呢?总归得有人服从大局。

    这里面的矛盾该如何协调?对于有意见的同学,该如何安抚?这些都是问题。

    毕彬不光知道科研班能涨定量,也知道科研班有择优上岗的意思,军方会根据各位同学在科研班的表现,择优几名录用。

    看三组讨论的热火朝天,其他两组也颇为心动,二组的组员直接问道施正则:“组长,咱们能参与唐植桐同志说的那个项目吗?”

    “这个……我下回碰到他问一下吧。”对于这个问题,施正则心里也没底,他跟唐植桐不熟,也就组班后才认识,话都没说过几句,不过他打算一会拉上毕彬交流一下感情,让毕彬帮着打打边鼓,他跟毕彬是老相识,俩人关系还不错。

    一组的同学就没这么幸运了,想问,但碍着旁边铁青着脸的陶英杰,又不好意思去问,更不好意思直接讨论,只能用眼神交流,打算躲开陶英杰视线后再谈。

    陶英杰这会正生闷气,他感觉自己的脸皮被唐植桐踩在地上摩擦摩擦,碎了一地,捡都捡不起来的那种。

    一组的同学不光没人出来安慰陶英杰两句,甚至有人觉得自己组长多事,若不挑唐植桐的刺,说不定自己也能参与唐植桐的项目中,有机会留在四九城。

    二组、三组人心浮动,唐植桐则轻拂衣袖,走的潇洒。

    当牛做马时,唐植桐吃了资本家太多大饼,但画的总归是画的,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后来索性躺平,爱特么谁谁!

    现在也轮到自己给科研班同学画饼了,但唐植桐有良心,想把这个饼给落到实处。

    他肯定无法安排所有参与项目的同学,但一两个名额还是要争取到手的。

    唐植桐没有回家,而是先去了一趟妇联宿舍,虽然当着科研班同学的面将工作的事情承诺出去了,但底气并不足,得找丈母娘沟通一下。

    “这是你第一次独立承担项目,这个项目一定要完成,也必须完成!只要有了成绩,工作的事情问题不大。”听完唐植桐的叙述,叶志娟没有丝毫犹豫,立马说道。

    别人不清楚,但叶志娟心里很明白,在创汇形成良性循环以后,唐植桐别说开口为参与项目的同学争取一两个工作岗位,就是十个八个也是能安排的。

    叶志娟明白唐植桐没有太大的私心,当初自己曾问过他相同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没有要安排的人,这点很好。

    “那我就放心了。”有了叶志娟的肯定,唐植桐终于松了一口气。

    工作的事情,唐植桐没有提前跟任何人商量,来的路上打好了说服叶志娟的草稿:保温箱发明出来后,后面总得有人配合厂家调试、生产,医院也得有人维护,这些都是岗位,找生手不如找熟手。

    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保温箱项目安排不了,唐植桐觉得以自己现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搞定一份工作还是有可能的,就是付出的代价会有点大。

    现在好了,自己只负责勇往直前就行了!

    “你安心去做,后方保障的事情由我负责。你李姨非常关心你这个项目,今天不光同意给你出函,还让我从妇联给你申请一笔钱作为项目经费。你明天再过来一趟,把函和钱都拿着,回头别忘了把收据送回来入账。”叶志娟正巧也要将自己这边的进展跟女婿通气,唐植桐来这一趟,正好省下自己再打电话了。

    “行,谢谢妈,请李姨放心,我这次一定做出名堂来!”妇联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唐植桐备受鼓舞,立下了军令状。

    “嗯,我对你放心。在这吃饭吗?”叶志娟笑着点点头,问道。

    “不了,昨晚在罗叔叔那吃的,回去的有些晚,文文担心来着,我还是回去吧。”唐植桐利索起身,准备往回走。

    “姐夫,姐夫,后天咱再去钓鱼吧?”王敬民见正事谈完,在一旁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上个星期天尝了次荤腥,这都过去五天了,他很怀念,恨不能钓一筐鱼搂着睡。

    “恐怕不行,我后天还有场报告。”唐植桐摇头,周老师虽然已经对报告进行了压缩和调整,虽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缺课,但牺牲休息时间在所难免。

    “哦。那能把弹弓还给我吗?我今天放学还看到鸽子了,如果当时有弹弓,我肯定能打到!”王敬民一想起今天的鸽子,痛心疾首,仿佛一打开锅盖,自己锅里炖好的鸽子又长出了羽毛飞走了一般。

    “再等等,等我打到野鸡啥的打打牙祭就还给你。”唐植桐看着小舅子豆芽菜般的小身板,才不信他能打着鸽子,能把弹弓拉开一半就不错了。

    “那……行吧。”王敬民有些不情愿,不过一想到姐夫打到后,自己也能尝到,就释然了。

    唐植桐来的次数多,在这边跟在自己家差不多,叶志娟没有送,在儿子缠着女婿的时候就进了厨房,反倒是静莹起身将他送到门口:“静莹,这阵子上学放学路上消停吗?没碰到什么事吧?”

    “没有,都挺好的。我们现在好几个同学一块走,声势不小,没人敢打坏心思。”静莹笑的恬静,跟姐夫说道。

    “嗯,不错,会发动同学了,继续保持。”唐植桐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主意,听后对小姨子刮目相看,是个做组织工作的好苗子。

    当唐植桐到花市大街街口的时候,西天最后一道霞光掠过街边商店的牌匾,街灯闪烁两下亮了起来。

    粮店、副食品店均已下班,但理发店的灯还亮着,时不时有顾客进进出出。

    理发员是“八大员”之一,作为靠手艺吃饭的一个群体,虽然之前上不得台面,但现在进了国营的理发店,胸膛就挺了起来。

    眼下供应受限,虽然部分工厂已经开始减人,但理发员没受影响。

    四九城居民的数量摆在这,除了吃喝,理发也是硬性需求,无论以后形势如何发展,人总得理发,只要接地气,就不会少了理发员一口饭吃。

    到家后,唐植桐匆忙吃了口饭,就钻进厢房忙活起来。

    尚方宝剑马上就到手了,总得出个工作安排、项目计划表一类的东西,省的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

    小王同学见丈夫忙,也不吭声,默默给他倒杯水,自己拿本书坐在一旁看书。

    “还真让你说着了,今天收到了洋哥的来信,嫂子想参与,但洋哥有点担心孩子。”唐植桐列好纲要,拿起水杯喝了两口,说道。

    “那怎么办?”小王同学放下书,将书签夹到自己看到的地方合上,问道。

    “好办,这事本来就不用嫂子天天去医院,查病例也好,跟同事请教也罢,有那么几天就能做好。我给洋哥回信,让嫂子自己安排时间。”唐植桐看了一眼小王同学的书签,很别致,是之前吃大白兔时剩下的糖纸。

    “那还好,不算给他们俩添麻烦。”小王同学听后,点点头,对这个安排比较认可。

    “这事还得感谢咱妈……”唐植桐正跟小王同学说着叶志娟为这个项目的付出,贝贝从门缝里挤了进来,在唐植桐脚边喵喵喵的蹭啊蹭,仿佛在提示他该把昨儿欠下的小鱼干给补上了。

    “等着,我先把贝贝扔外面。”唐植桐被贝贝搞的心烦,抓住脖颈就把它拎了起来。

    来到门外,唐植桐往地上放了两只小鱼,然后把贝贝放在旁边,世界终于清净了。

    回屋的时候,唐植桐捎带手把门关好,省的贝贝再进来。

    唐植桐走到洗手盆旁,一边洗手一边抱怨:“贝贝开始换毛了,沾了一手毛。”

    “哪只猫都换毛,以后少碰就是了。”小王同学笑道。

    “嗯,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你平时也没少碰。哎,你说给贝贝做把梳毛的梳子怎么样?”唐植桐一直想开发一下海外的宠物用品市场,但压根不好打听国外人养不养猫、养不养狗。

    不过现在可以了,被接见这么大的事,得好好利用起来。

    奉旨发明,想发明就得调研,现在打听一下有了正当理由,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调研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