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今天是医学大会的日子,也是新法推行以来最重要的一天。
"听说北地神医华无极也来了!"
"可不是么,听说他还主动要求学习新法!"
"这新法真有那么神奇?"
"可不,我家老爷子就是用新法治好的老毛病......"
人群中议论纷纷,沈明轩站在太医院二楼,望着下面熙熙攘攘的场面,心中百感交集。
"父亲。"思雨走来,"准备好了。各地医馆的代表都到了,还有不少求医的百姓。"
"嗯。"沈明轩点头,"让白衣堂的人维持秩序,有急症的优先安排。"
"已经在做了。"张若兰走来,"各个诊室都准备好了新法的器械,就等着开始了。"
正说着,一阵锣鼓声响起。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仪仗缓缓而来——正德帝驾临!
"陛下驾到!"
满场肃静,所有人都跪下行礼。
"平身。"正德帝看着眼前的盛况,满意地点头,"今日是医学大会,也是检验新法成效的日子。沈爱卿,开始吧。"
"遵旨。"沈明轩转向众人,"今日大会分三个环节:上午是疑难病症会诊,中午进行医术交流,下午......"
他话音未落,突然听见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快让让!有人晕倒了!"
"带到诊室来!"沈明轩当机立断。
很快,几个人抬着一位老者进来。老者面色发青,呼吸急促,情况危急。
"这是我父亲。"一个中年人焦急地说,"他本来是来看热闹的,突然就......"
沈明轩快速检查,发现老者是心脉阻塞,情况危急。
"思雨,取针来!"
思雨立即递上特制的银针。这是沈明轩根据现代针灸改良的新式针具,更细更韧。
"诸位请看。"沈明轩一边施针一边解释,"传统针法虽好,但有时过于粗糙。这种新针,能更精确地刺激穴位......"
众人屏息观看。只见他手法娴熟,银针在老者胸口几处要穴快速进出。不一会儿,老者的脸色渐渐转红,呼吸也平稳了。
"神乎其技!"华无极赞叹,"这套针法,可否请教?"
"华兄稍待。"沈明轩又取出听诊器,"我们还要确认心脉是否恢复正常。"
听诊器这种新器械,立即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好了。"沈明轩说,"心脉已经通畅。不过还需要服用活血化瘀的药......"
"老夫有个疑问。"华无极说,"传统医术讲究'暖中补虚',沈大人为何用清热活血的药?"
"这就是新法的关键。"沈明轩解释,"我们不能只看表象。这位老者虽然看似虚寒,实则是血瘀导致。用温补之药,反而会加重病情。"
此时,老者已经能坐起来了:"神医啊!老朽活了七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医术!"
"不敢当。"沈明轩说,"这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新法不过是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改进罢了。"
正说着,又有人求医。这次是一个小女孩,说是误食了毒物。
"让我来!"华无极主动请缨,"老夫最擅长解毒。"
"好。"沈明轩欣然同意,"华兄若不嫌弃,我可以在旁协助。"
两人联手诊治,你用新法检查,我用老法推断,互相印证,很快就找到了病因。
"原来如此!"华无极恍然,"用新法诊断,确实比单靠经验要准确得多。"
"华兄过谦了。"沈明轩说,"若没有您的经验判断,我也不会这么快找到病因。这正是新旧结合的好处。"
正午时分,大会进入第二个环节:医术交流。
"诸位请看。"沈明轩展示着一张详细的人体图,"这是根据大量解剖经验总结的经络穴位图。比传统的图谱更精确......"
"这也太细致了!"有人惊叹,"连血管分布都画出来了!"
"正是。"沈明轩说,"新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人体的具体构造。比如这里......"
他指着图上的心脏位置:"传统医学说'心主血',但具体如何主血,血又是如何运行的,这图上都有详细说明。"
"请问沈大人。"一位年轻医者举手,"这些知识,会不会太难了?"
"好问题。"沈明轩笑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改革了学医的方法。思雨,把新的教材拿来。"
思雨取来一摞书册。这是沈明轩根据现代医学教育编写的教材,从基础到临床,层层递进。
"这些书......"华无极翻看着,眼前一亮,"编排得真好!浅显易懂,又不失专业性。"
"是啊。"张若兰说,"我们白衣堂的学徒,用这套教材学习,进步特别快。"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原来是各地医馆的代表,带来了使用新法的成果统计。
"请看。"一位代表激动地说,"自从用了新法,我们医馆的治愈率提高了三成!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死亡率大大降低了!"那人说,"特别是产妇和儿童,用了新法后,存活率提高很多。"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要知道,妇幼死亡一直是医界最头疼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有人好奇。
"因为新法重视卫生。"沈明轩解释,"比如接生时,我们要求接生婆必须洗手,用干净的器具。这样简单的方法,就能救很多人。"
"对!"另一位代表说,"我们医馆自从推行新法的清洁制度,伤口感染的病例明显减少了。"
正德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啊!"
下午,轮到各地医者展示技艺。让人意外的是,不少人都主动选择用新法。
"你们......"沈明轩有些诧异。
"沈大人。"一位老医者说,"我们虽然年纪大了,但不能固步自封啊。新法这么好,为什么不学?"
"就是。"华无极也说,"老夫打算回北地后,也要推广新法。这是济世救人的好办法,不分南北。"
看着这一幕,张若兰感慨:"想当初推行新法时,多少人反对。现在......"
"这就是真理的力量。"沈明轩说,"医者以救人为本,只要方法好,自然会被接受。"
这时,思雨忽然跑来:"父亲,您快来看!"
原来是各地百姓自发送来了锦旗,密密麻麻挂满了太医院的墙。
"济世活人,医德无双。"
"新法神奇,救人无数。"
"白衣堂义诊,为民解疾苦。"
......
看着这些锦旗,沈明轩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刚穿越来时的迷茫,想起推行新法时的艰难,想起那些反对和质疑......
"父亲。"思雨轻声说,"您看,这些锦旗上的字,都是病愈的百姓亲手写的。"
"是啊。"沈明轩说,"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正说着,杨公公匆匆而来:"沈大人,陛下有旨!"
"万岁!"众人跪迎。
"沈爱卿。"正德帝龙颜大悦,"今日一见,新法的确功德无量。朕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法。同时,准许白衣堂在各地设立分堂,专门培养新法医者。"
"这......"沈明轩一时激动,"臣叩谢圣恩!"
"此外。"正德帝继续道,"太医院要立即成立新法研究院,由沈爱卿主持,专门研究医术改革。朕还会拨专款,支持新法的推广......"
夜幕降临,太医院前的广场上依然人声鼎沸。无数百姓自发前来庆祝,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
"父亲。"思雨端着参汤走来,"您累了一天,喝点参汤吧。"
沈明轩接过,看着窗外的灯火,忽然说:"思雨,你还记得我们刚开始推行新法时的情景吗?"
"记得。"思雨说,"那时候多艰难啊。有人说我们是异端,有人说我们是妖人......"
"可现在呢?"张若兰走来,"连最固执的老医者都主动来学习新法了。"
沈明轩笑了:"这就是真理的力量。医者以救人为本,只要方法确实有效,总会被人接受的。"
正说着,华无极带着几位北地医者来拜访。
"沈兄!"华无极热情地说,"我们商议好了,准备在北地各府设立新法医馆。还请沈兄多多指教!"
"华兄太客气了。"沈明轩说,"医道无界,我们互相学习才是。"
"对了。"华无极取出一个包裹,"这是北地的几味奇药,我想着或许可以配合新法使用......"
看着两人相谈甚欢,思雨感慨:"真想不到,当初对立的新旧之争,现在反而促进了南北医道的交流。"
"这就对了。"张若兰说,"你父亲常说:医者治病,不分南北;济世救人,不论新旧。"
此时,杨公公又来了:"沈大人,各地发来捷报!新法推广很顺利,已经有不少医馆主动申请改制......"
"太好了!"思雨欢呼,"父亲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不。"沈明轩正色道,"这才是开始。"
"此话怎讲?"
"医道无穷,永远有进步的空间。"沈明轩解释,"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开了个好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得对!"华无极赞同,"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正说着,外面传来阵阵欢呼。原来是各地医者自发组织了花灯游行,庆祝新法推广。
长长的队伍中,白衣飘飘,灯火通明。每盏花灯上都写着医者的心愿:
"悬壶济世"
"医德永存"
"救死扶伤"
"仁心仁术"
......
看着这一幕,沈明轩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他想起了现代医院里的誓言,想起了历代医者的坚守,想起了无数生命的嘱托。
"父亲。"思雨轻声说,"您看,天上的星星好亮。"
"是啊。"沈明轩望着夜空,"就像医者的心,永远明亮。"
济世堂的匾额在夜色中熠熠生辉,映照着无数医者的梦想。这一夜,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因为这不仅是新法的胜利,更是医道的胜利,是仁心的胜利。喜欢棘圜志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