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棘圜志 > 第88章 改革推进
    晨光微露,太医院后院的银杏树下已经聚集了一群人。这是沈明轩新设立的"医改议事"例会,每月一次,专门讨论医改进展中的问题。

    "诸位请看。"沈明轩展开一幅全国地图,"这些红点,是已经开始推行新制度的地方。这些蓝点,是下一步准备推广的地区。"

    地图上,红色标记点星罗棋布,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而蓝点则多分布在北方和西部。

    顾医师捋着胡须道:"半年来,新制度推行得很顺利。特别是仵作制度的改革,已经有了明显成效。"

    "是啊,"一位年轻太医补充道,"现在各地验尸都要用统一的表格记录,连江西那边都派人来学习了。"

    沈明轩点头:"这要感谢张督察使。若不是白衣堂的协助,光靠朝廷一边,很难推动这么快。"

    说到这里,他回想起前些日子在扬州的情形。当地官员原本对改革颇有抵触,觉得打乱了原有的秩序。但当张若兰带着白衣堂的人实地演示新式验尸方法,并当场揭破了一起悬案后,态度立刻转变。

    "说到验尸,"顾医师忽然说,"最近城南又有一桩奇案。死者是个江湖医者,死状诡异。按照新制度,这种案子要会诊......"

    "我知道这个案子。"沈明轩说,"正好借此机会,演示一下新的验尸程序。"

    众人来到验尸房。这里已经不是从前那种简陋的草棚,而是按照沈明轩的设计,建成了一间明亮宽敞的房间。四周设有通风口,地面略微倾斜便于排水,还专门设计了防腐处理的检验台。

    "请看。"沈明轩戴上特制的手套,"首先要记录尸体发现的具体位置、姿态......"

    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场的人都认真记录,有不明白的就立即提问。这种边做边学的方式,正是医改中推广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正进行到关键处,外面有人急匆匆跑来:"沈大人,济世堂来人说思雨姑娘遇到麻烦了!"

    沈明轩心中一紧,但面上不动声色:"顾医师,请您接手演示。我去去就回。"

    赶到济世堂,只见门前围着不少人。原来是一个病人家属在闹事,说思雨开的药方害死了他父亲。

    思雨正在冷静地解释:"令尊的病情本就危重,我们已经说明过风险......"

    "胡说!"那人情绪激动,"你不过是个小丫头,凭什么给我父亲看病!济世堂的名声都是骗人的!"

    沈明轩快步上前:"这位公子请息怒。我是思雨的父亲,也是济世堂的主事人。不如我们进去详谈?"

    那人见沈明轩气度不凡,语气也缓和了些:"好,那就进去说。"

    在内堂,沈明轩仔细翻看了病案记录。只见上面详细记载了患者的症状、用药和病情变化,每一次诊查都有思雨和另一位值班医师的印章。这正是新制度规定的"双医师负责制"。

    "这位老人家是心疾发作,"沈明轩解释道,"思雨用的是'养心汤',这是我们济世堂专门研制的方子,已经救治过很多类似病人......"

    他耐心地分析病情,展示了类似的成功案例,最后拿出一本医案记录:"这些都是经过太医院认证的病例。如果公子不放心,可以去太医院查证。"

    那人翻看记录,神色渐渐缓和:"原来如此。是我太激动了......"

    处理完这件事,沈明轩对思雨说:"做得很好。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用事实说话。"

    思雨点头:"多亏有新制度。以前只是随手记记,现在每个病例都要详细记录,真的帮了大忙。"

    "医改就是这样,"沈明轩欣慰地说,"表面上是增加了很多规矩,实际上是在保护大家。"

    这时,张若兰带着几个白衣堂的人来了:"听说出了点状况?"

    "已经解决了。"沈明轩说,"倒是让我想到一件事。现在各地都在推行新制度,我们是不是该编一本指导手册?"

    张若兰眼睛一亮:"好主意!正好白衣堂收集了很多各地的经验......"

    傍晚,沈明轩的书房。

    "这是我整理的各地经验,"张若兰指着桌上的几摞资料,"从验尸程序到病案记录,从药材管理到医德考核,都有详细记载。"

    沈明轩一边翻看,一边惊叹:"没想到各地都有这么多创新!你看这个......"

    他指着一份来自浙江的报告:"他们把新旧医案对比列成表格,一目了然。这个方法很好。"

    张若兰补充道:"还有杭州那边,专门设立了'医德监察司',由白衣堂和地方官府共同监管,效果很不错。"

    正说着,顾医师从太医院赶来:"沈大人,好消息!今天的验尸示范,让不少持反对意见的老太医都改变了看法。他们说......"

    顾医师兴奋地描述着当时的情况。原来,在下午的验尸示范中,通过新方法不仅查出了死者中毒的证据,还从微小的伤痕推断出了凶手的身份特征。这种精确的推理方法,让在场的老太医们大开眼界。

    "最关键的是,"顾医师说,"按照新制度,这些推理过程都要详细记录。这样不仅方便核查,还能让后人学习参考。"

    沈明轩深以为然:"医学本就是经验的积累。以前就是因为缺乏系统的记录,很多宝贵的经验都失传了。"

    这时,思雨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进来:"父亲,您看,这是我整理的近期医案。按照新制度的要求,每个病例都详细记录了症状、用药和效果......"

    沈明轩翻看医案,只见每页都工整清晰,重要处还标注了心得体会。这让他想起当初在现代时查阅病历的情景,没想到如今在古代也能做到这般细致。

    "对了,"张若兰说,"前些日子太医院收到一封信,是北方一个州府的官员写来的。说他们那里一直苦于医术落后,听说了咱们的医改经验,想派人来学习......"

    沈明轩眼前一亮:"这倒是个机会。不如我们......"

    话未说完,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小全气喘吁吁地跑来:"师父!城西发现一具女尸,知府大人请您立即过去!"

    "这么晚了?"张若兰皱眉。

    "据说死者是个年轻女子,身份不一般。"小全说,"最重要的是,死者身上有些奇怪的符号......"

    沈明轩和张若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这种案子,正是考验新制度的时候。

    "思雨,"沈明轩吩咐,"你留下整理医案。若兰,请你带几个白衣堂的人,咱们分头行动......"

    城西,一处偏僻的巷子。

    月光下,沈明轩正在指挥现场布置:"按新制度要求,先封锁现场,画出分区图。记住,每个进入现场的人都要登记......"

    知府赞叹道:"沈大人这套程序,还真是周密。"

    "这都是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沈明轩说着,已经戴上了特制的手套,"请大人看,死者的伤痕......"

    他仔细检查尸体,不放过任何细节。根据新制度,每个观察点都要详细记录,还要画出示意图。这种方法虽然费时,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证据。

    "这些符号......"沈明轩指着死者手臂上的奇怪图案,"像是某种咒文。"

    正说着,张若兰带人赶到:"我带了一位识符的高手。"

    那人仔细观察后说:"这是西域的符号,似乎和某种祭祀有关......"

    沈明轩眼睛一亮:"等等,这让我想起一个旧案。思雨,你让小全去济世堂,把三个月前的医案调来!"

    不多时,医案送到。沈明轩快速翻看:"果然,三个月前有个病人,身上就出现过类似的符号。当时......"

    他正要说下去,忽然注意到死者的指甲有异样。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仔细查看,发现指甲下有一些细小的纤维。

    "这种纤维......"张若兰也凑过来看,"好像是南方特有的苎麻?"

    "对,而且是经过特殊染色的。"沈明轩说,"我记得城南有个染坊......"

    知府立即派人去调查。这时,法医们已经按新制度完成了详细检验,发现死者体内有特殊毒素。

    "这种毒......"沈明轩皱眉,"若兰,你还记得上个月白衣堂送来的那份江南毒药调查报告吗?"

    张若兰立即明白:"是了!那份报告中就提到过这种毒,据说是......"

    两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了死者手臂的符号上。多年的默契让他们瞬间想到了同一件事。

    "快去查城中所有西域商人的行踪!"沈明轩对知府说,"特别是最近半个月内......"

    知府刚要下令,忽然有人来报:"大人,在城南染坊发现了重要线索!"

    城南染坊。

    "这些染缸,"老师傅指着一排大缸说,"都是用来染苎麻的。最近确实来过一个西域商人,要求用特殊的染料......"

    沈明轩仔细查看染料配方,只见其中掺杂着一些特殊的矿物质。他取出随身携带的试剂包,滴了一滴在样品上。

    "有意思。"沈明轩说,"这种染料不仅能染布,还能制毒。"

    张若兰立即明白:"所以凶手是借染坊掩人耳目!"

    "不止如此,"沈明轩说,"你看这个配方,是不是很眼熟?"

    张若兰仔细回想:"对了!上个月白衣堂查获的那批毒药,配方几乎一样!"

    根据新制度,各地查获的可疑物品都要详细记录并互通信息。正是这个制度,让他们能够快速联系起两起看似无关的案件。

    "大人!"有衙役匆匆跑来,"查到了!最近半个月,确实有个西域商队来过。他们说是做丝绸生意,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他们的货物清单有很多可疑之处。按照新规定,我们把所有异常都记录下来了。"

    沈明轩翻看记录,眼前一亮:"这里提到,他们带了一批'药材',声称是西域特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