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棘圜志 > 第2章 意外穿越(下)
    就在这时,沈良突然凑近他,压低声音说:"先生,你可知道前任吴县教谕,是为何离职的么?"

    沈明轩心中一凛。作为穿越者,他太了解这种似有若无的提醒背后往往藏着重要信息。

    "请大人明示。"

    "此事说来蹊跷......"沈良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前任教谕也在查一桩案子,说是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死亡案例。那些死者,都是服食了所谓的'仙丹'......"

    "然后呢?"

    "然后他就突然告病还乡了。"沈良意味深长地说,"临走前留下一句话:'此案虽小,却系天下安危'。"

    这番话让沈明轩想起现代调查某些特大案件时的情形。表面上是单纯的医疗事故或药品纠纷,背后却往往牵涉到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网。

    他快速梳理线索:

    可疑的丹药交易

    私盐走私网络

    东厂的秘密介入

    燕王势力的关注

    前任教谕的警告

    "大人,"他沉声道,"能否查到那些死于'仙丹'的案例记录?"

    "这......"沈良露出为难之色,"大部分卷宗都被封存了,而且......"

    "而且什么?"

    "听说都被转入了东厂档案库。"

    这个信息极其重要。在明代,能让东厂介入并封存档案的案件,必定涉及重大政治问题。

    就在这时,外院的喧哗声更大了。燕王府的人已经进入赵府,他们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先生,快随我来。"沈良突然拉着他转入一条偏僻的回廊。

    "大人这是......"

    "先生既然接任教谕一职,那就该知道,这个位置并非表面那么简单。"沈良压低声音,"吴县教谕历来都有个特殊职责——协助巡按御史暗查盐税案。"

    这个信息让沈明轩心中一动。他想起历史上记载的一件事:正德年间,江南私盐案件频发,朝廷暗中派出多路钦差核查。而这些钦差,往往会借助地方儒生的力量收集情报。

    "所以前任教谕......"

    "他发现的不仅是简单的私盐案。"沈良的声音更低了,"据说,有人在利用这些丹药交易,暗中筹集军费。"

    "军费?"沈明轩心中一震。正德末年,燕王确实在秘密筹备军队。难道这些案子都和他有关?

    突然,回廊尽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站住!"一个威严的声音响起,"你们是什么人!"

    沈明轩转身,看到三名身着便服但气势不凡的男子。为首者手按剑柄,眼神锐利。

    "下官吴县县丞沈良,这位是......"

    "教谕沈明轩,见过诸位大人。"沈明轩不卑不亢地拱手。二十年法医生涯让他见惯了各色人物,早已养成了从容不迫的性格。

    "哦?"为首者眯起眼睛,"新任教谕?正好,有几个问题要请教。"

    就在这时,院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不好了!管家又晕过去了!这次是......"

    话音未落,一声清脆的铜镜破碎声从赵小姐的房中传来。

    破碎的铜镜声引起了沈明轩的注意。作为法医,他知道关键线索往往出现在意外时刻。

    "失陪。"他对燕王府的人欠身,快步走向赵小姐的房间。

    眼前的场景让他瞬间警觉:一面精致的铜镜摔在地上,碎片散落。但最引人注目的是镜背——那里赫然露出一个暗格。

    "这是......"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从暗格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上的内容让他心跳加速:

    "正德十一年八月:

    京师十三家药铺同时进药

    各地盐商暗中集资百万两

    西北边军秘密调动

    有人在收买京营将领......"

    沈明轩倒吸一口冷气。他虽是穿越者,但对明代历史再熟悉不过。正德十一年,正是燕王开始布局夺位的关键时期。

    "先生可有发现?"身后传来沈良的声音。

    他迅速将纸条藏入袖中:"大人,能否告诉我,赵家和燕王府,究竟是什么关系?"

    沈良面色一变:"先生为何这么问?"

    "因为......"沈明轩正要解释,突然注意到镜子碎片中反射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个消失的小丫鬟!

    她正在房梁上,手持一个奇怪的物件,对准了下方。

    "小心!"沈明轩猛地推开沈良。

    "嗖"的一声,一支细小的毒镖擦身而过,钉在了地板上。

    "果然......"他心中暗暗验证了一个猜测。这哪里是什么普通丫鬟,分明是东厂培养的死士!

    就在这时,燕王府的人也冲了进来。

    "大胆!"为首者拔剑,但那小丫鬟身形一闪,已经消失在房梁阴影中。

    "别追!"沈明轩突然喊道,"大家小心,这房间......"

    话未说完,一股奇异的香气已经在房中弥漫。

    "又是丹药......"他立刻屏住呼吸,从背包中取出一块湿布。这是他在现代养成的职业习惯——随身携带应急用品。

    但其他人已经开始感到头晕。

    "快出去!"他一边搀扶沈良,一边观察燕王府那几人的反应。让他意外的是,那些人似乎对这香气早有防备,各自戴上了特制的面罩。

    "有意思......"他心中暗笑。这些人显然和丹药案有关,否则不会如此准备。

    等众人撤到外院,沈明轩开始重新梳理案情:

    第一,赵家父女的死绝非意外:

    他们很可能发现了某个惊天阴谋

    丹药交易是幌子,私盐买卖也是幌子

    真正的目的是为燕王筹集军饷

    第二,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东厂在暗中监视

    燕王府明显介入

    盐商形成庞大网络

    地方官员也可能参与

    他看向沈良:"大人,冒昧问一句,巡按御史大人,最近可曾来过苏州?"

    "先生怎么知道?"沈良惊讶道,"上月确实来过,还特意查问了几起丹药死亡案。不过......"

    "不过什么?"

    "御史大人查案期间,遇刺身亡。"沈良压低声音,"官府查不出凶手,只在现场发现一枚燕字铜钱。"

    这个细节让沈明轩眼前一亮。他想起赵小姐笔记中记载的一个特殊暗号:燕钱入水,鱼龙潜动。

    "原来如此......"他终于理解了整个案件的核心。这不仅是一起谋杀案,更是一个关乎国运的巨大阴谋!

    就在这时,外院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东厂办事,闲人回避!"一声威严的喝令从院外传来。

    沈明轩心中一紧。作为穿越者,他太清楚这个特务机构的可怕。东厂介入,意味着案件已经升级为廷杂(朝廷机密案件)。

    他快速对沈良使了个眼色,两人闪身躲入侧房。透过窗棂花纹的缝隙,他看到一队番子鱼贯而入。为首的是个相貌阴鸷的中年人,腰佩镶金飞鱼袋——这是东厂掌刑千户的标志。

    "大人。"燕王府的人向千户行礼,但语气明显有些不善。

    两方人马剑拔弩张的气氛让沈明轩想起现代某些特殊案件——不同部门之间的较量往往比案件本身更扣人心弦。

    "这位就是新任教谕?"千户的目光突然转向他藏身的方向,"何不出来一见?"

    沈明轩暗叹一声。他早该想到,以东厂的能力,任何躲藏都是徒劳的。

    "下官见过大人。"他走出来,不卑不亢地施礼。

    "听说先生擅长验尸?"千户的语气十分玩味,"可知道验错了尸,会是什么后果?"

    这赤裸裸的威胁让沈明轩心中冷笑。在现代,他经历过多少次类似的压力?有些案子,真相远比想象中残酷。

    "下官只求实事求是。"他不动声色地回答,同时快速打量着在场每个人的反应。

    法医的职业素养让他注意到一些细节:

    千户说话时左手微微发抖

    燕王府的人不自觉地看向赵小姐的房间

    几名番子手按兵器,位置刚好封住所有退路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带起地上的纸片。那是赵小姐笔记的一页,上面隐约可见几个字:"正德九年,密谋,禁龙卫......"

    沈明轩瞳孔一缩。禁龙卫可是皇帝的贴身侍卫,怎么会牵扯进来?

    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大胆的推测:如果说这些丹药买卖的背后,不仅是在为燕王筹集军饷,更是在......"

    "呵呵。"千户突然笑了,"沈教谕,你可知道前任教谕为何离职?"

    "让我猜猜......"沈明轩不动声色地说,"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某些人想要......"

    话未说完,院中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惨叫。

    "又死一个!"有人喊道,"是赵府的账房!"

    众人闻声赶去,只见账房先生倒在水缸边,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本账册。

    沈明轩蹲下检查尸体。二十年法医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普通的溺毙:

    死者面色发黑,不同于一般溺水

    指甲缝里残留着墨绿色粉末

    衣物上有挣扎撕扯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水缸边缘有新鲜的刮痕

    他小心翻开账册,里面赫然记载着大量可疑的资金往来:

    "送京师张府丹药银500两"

    "西市李员外订单1000两"

    "西北军需3000两"

    ......

    "这是......"沈明轩心中一动。这些看似普通的账目记录,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资金网络。

    突然,他注意到账册夹层中露出一角黄绢——那赫然是一份宫中密旨的一角!

    "住手!"还未等沈明轩碰触那密旨,千户已经厉声喝止。

    但就在这电光火石间,沈明轩的法医直觉已经捕捉到了密旨上的几个关键字:"禁龙卫调京密会"。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让他想起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正德末年,确实有一批禁龙卫秘密调离京师。

    "大胆!"千户厉声呵斥,"私览密旨,该当何罪?"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