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穿成哥儿下一秒 > 第17章 下雪
    从集市上回去,孟晚抢着推车,“你和六婶聊天吧,东西放车上我推着。”他还是下意识把自己当爷们使,从小到大就是这样培养的,就算来了这,潜意识里还是这样。

    常金花拗不过他,只好撒了手,她刚才在集市上买了布,抱在手里和宋六婶说话,满哥儿则跟着孟晚坠在后头。

    “呀,飘雪花了。”满哥惊呼一声。

    孟晚仰头,一朵小小的六瓣洁白,恰好飘落在他脸颊上,他伸手去接,又是一朵雪花在他手上融化。

    天空越来越阴沉,四处都是蒙蒙雾气。

    前头和常金花说话的宋六婶扭头提醒后面两个小辈,“快些走,一会越下越大。”

    果然如她所说,雪花越下越大,一行人埋头赶路,到家门口的时候地上的积雪已经一个指肚那么深了。

    棉衣虽然保暖但不抗风雪,孟晚肩头和袖子都被踏湿了一层。他将板车卸下推进院子的草棚里,常金花拿了上面搁置的东西,两人跑进屋。

    “可下雪了。”常金花拍打身上的棉衣,感叹的说。

    瑞雪兆丰年,若是冬天不下雪,老百姓该担心了,他们不懂什么原理,只知道当年大雪覆盖田地,来年收成也好上几成。

    孟晚前世今生头次见到这么大的雪,他帮常金花规整完东西就坐在门口看雪,有那么一瞬间他想就这样好像其实也不错,平平淡淡了此余生,把常金花当亲妈一样照顾着,把宋亭舟当哥……

    还是算了吧,当哥还一起成婚就变态了,但当对象他是真不熟啊!

    孟晚又乱了思绪。

    “晚哥儿,进来看看姨给你买的布。”

    孟晚闻言关上门进了屋,“来了。”

    常金花今日下了本钱,买了两匹布回来,一匹杏黄色,一匹大红色。虽说都是粗布,可也花了三百多文。

    “我不是有衣服吗?怎么又给我买?”

    布匹都被包上了油纸,孟晚才知道常金花是买给他的。

    常金花拿着那匹杏黄色的布料在他身上比划,“小年后你和大郎就定亲了,咱家族亲多,但血亲只剩亭舟二叔和两个嫁到别处的姑姑,定亲咱们虽不请外人,但也是大事,你走里走外就这一件棉袄,怎么也该再做一件体面些的。”

    常金花又将红布取出来,“嫁衣和喜被冬日无事也都要绣好了。”

    孟晚懵了,“还要我绣花?”

    常金花瞪了他一眼,“我帮你做了衣裳,你去和满哥儿学学往上面随便绣两针,哪儿有新人喜服自己不动针的?”

    孟晚松了口气,原来不是让他整件都自己做啊。

    晚上宋亭舟回来,顶着满身的风雪,此时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面了。

    “今晚怎么不在镇上住,这么晚还跑回来,路上都铺了雪,更看不好道儿。”

    常金花拿着鸡毛掸子掸着宋亭舟身上的雪,嘴上埋怨他不知轻重。

    如今的乡下小路不好走,不似现代的水泥路明晃晃的顺着走就行了,东一个岔口西一个岔口,左右两旁还都是沟渠,晚上下了雪地上一片银白,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沟渠里。

    乡里动不动便有某某村谁家的醉汉,赶夜路掉进了哪条沟里的闲话传出来。

    宋亭舟默不作声,他在镇里住的是私塾中的宿舍,其实就是私塾里的一间空闲偏房,小小一间房间里挤着两张木床,只有他和另一位离得更远的同窗住着,里面有个用黄泥糊的炉子,天冷时他们自己拾些柴火烧着取暖。

    今晚雪大,他不住宿舍后,今晚已经挤过去了两个人。

    再说——他自己也想回家住。

    宋亭舟目光掠过房门,少年在厨房忙活,火光将他的脸颊映成暖黄色。

    孟晚将锅中饭菜端出来,再刷干净锅烧满锅的热水,“表哥,一会儿吃完饭水就差不多烧好了。”

    他一回头刚好对上宋亭舟的视线。

    “多谢。”

    孟晚低垂下头,“不客气。”

    他认真的努力了一下,还是感觉比起相公,宋亭舟更适合当他爸,一脸正经严肃,瞬间让他想到高中住校时候的教导主任。

    常金花腌的酸菜已经能吃了,孟晚炖了碗酸菜,还有集市上他买的七八根大棒骨,他挑了两根敲断了,从回来就放火盆上炖着,这会儿已经香味四溢,竟然飘得比红烧肉还远。

    端上一盆糙米干饭,三人坐上饭桌开饭。

    孟晚盛了三碗炖的奶白的大骨头汤,“我老家的人说这个可补人了,咱们冬日多买些,还能炖萝卜炖酸菜用。”

    常金花抿了一口汤,“给你几个铜板是让你买些翻花头绳的,谁让你买这些没人要的骨头了?”

    她这人就是这样嘴硬,哪怕心里受用孟晚节省顾家也不直说。

    宋亭舟喝着骨香浓郁的汤,视线落在孟晚脑后的木头棍子上,轻皱着眉。

    饭后他叫住孟晚,“看书的时候有不认识的字要问我吗?”

    孟晚不好意思的说:“有,但是不会耽误你看书吧?”

    “不耽误。”

    常金花看着他俩,夺过孟晚手里的碗筷,“趁着大郎有空你多问问他,碗筷放那儿我洗,就这两个碗哪儿用得着你了。”

    她都这么说了,孟晚只好洗了手跟宋亭舟进屋,小屋的门敞着,能看到常金花在厨房收拾碗筷。

    宋亭舟从自己的书箱里拿出一本书递给孟晚,孟晚接过去,发现这本书是自己用纸张剪裁做成的,很厚实,掀开后上面的字比普通书本上的字略大一号,前面都是比划简单的常用字,往后越来越复杂些,全是宋亭舟自己的笔迹,孟晚认得。

    “你特意给我写的啊?”孟晚神情复杂,这么厚的一本起码有两百多页,近万字,有的太复杂的还带着注解,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宋亭舟只是简简单单的“嗯”了一声以作回应,他仿佛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厨房没了动静,常金花进了大屋铺床,他才又重新在书箱里翻找。

    孟晚拿着书看他动作,便见他从书箱里翻出个钱袋子,打开口袋从里面拿出两块碎银给孟晚,多了不说三两肯定有了。

    孟晚手忙脚乱的将手和书一起背到身后,一脸紧张的说:“你给我干嘛?我不要。”

    “拿着平日里去集市花。”宋亭舟面不改色,丝毫没有自己私藏零花钱的心虚。

    他背着常金花只是怕她看见自己给孟晚钱,会对孟晚有意见,毕竟常金花再怜惜孟晚,对比亲儿子还是差了两层。

    孟晚猛摇脑袋,“我不缺吃穿,今天宋姨还有买了匹布给我做衣裳,你快收回去,我不会要的。”

    他态度坚决的要命,声音压得也低,显然也怕常金花看见。

    宋亭舟收回手,攥着那两块银子竟然觉得烫手。

    孟晚见他收回银子松了口气,抱着自己的书离开,临走时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我知这些银子都是你辛苦抄书攒的,也很感激你要给我银子。虽然家里现在还有些余钱,比别人家多个十两八两的,但你要在科举上考出门路,现在不过是起点而已,往后用钱的地方更多,莫要乱给我了。”

    宋亭舟瞬间抚平刚才的阴郁之感,只觉得孟晚的话化作一股暖流,流向他心头。心中无比熨帖。

    “我晓得了,会加倍用功读书,不负你和娘的厚望。”

    孟晚总觉得这话有几分古怪,他不想细想,一溜烟跑到大屋。

    “都快定亲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

    常金花坐在炕上说他,一手拿着那匹杏黄色的布比比划划,到底也没舍得用剪刀剪裁。

    “算了,还是明日找你六婶帮我抻着点,我这手上没她有准头。”

    孟晚躺进被窝里看书,有不会的就用手指在枕头上比比划划,乡下的枕头不是他初来那座府邸的硬的和陶瓷花瓶似的枕头,而是用谷皮等物填充的,也很瓷实,但总体是软枕,起码不会将头磕出大包来。

    书果然是催眠好物,特别是干巴巴光认字没有故事情节的书。

    孟晚没一会就睡沉了,常金花见帘子后没了翻书页的声音,也抱着布匹下了炕。

    外面的房门“咯吱”响了一声,常金花推开门望去,见是儿子披着外袍在往外提洗澡用过的脏水。

    “大郎,明日一早再倒水,当心冻着。”

    宋亭舟回她:“不碍事的娘,我倒去后院,不然放厨房里恐怕夜里会结冰。”

    常金花早就习惯了儿子万事自有主意,站在厨房等宋亭舟倒完水回来。

    “娘找我有事?厨房里冷,进屋说吧。”

    宋亭舟看出自己老娘有事要说。

    常金花跟他进了小屋,倚在炕沿上对着儿子说:“这几个月亏得晚哥儿教了我做豆腐,家里因着一摊子小买卖又攒下了几两银子。我想着你们年后成婚,不然再盖间厢房住着?就像隔壁老田家,两儿子左右两间厢房。咱家就你一个,盖个厢房我住着就成,你们往后成婚就住大屋去,小屋留给盛杂物,再往后收拾出来给孩子住。”常金花说到后来,眼角一塌,语气中满是期盼,仿佛已经能想象出往后子孙满堂的盛景。

    宋亭舟没想到她要说的是这个,略微思索一番,说道:“暂时先别盖房,一切等我这次院试之后再说。”

    常金花没有多问,离开儿子房间后才叹了口气,大郎还是想考的,只是真的能考上吗?别看她在外头对着乡亲,在家对着孟晚,都是满口她家大郎考上秀才云云,实际这几年她也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失望,也仅剩下一点微乎其微的期盼了。

    第二天一早宋亭舟照例早起去磨豆腐,热了昨晚的菜,又喝了些豆浆,常金花没将豆腐往门口搬。

    “眼下天气冷了,豆腐就在家里卖吧,不然端出去也会冻到。”

    她说的是正理,孟晚想的却是:冻豆腐也很好吃啊?

    他拿着个浅底小扁筐,“姨,今天留一块豆腐吧。”

    常金花连钱都舍得抓一把给他,自家做的豆腐哪有舍不得的,给他铲了块豆腐放上去,常金花问:“怎么不用碗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