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火爆除夕夜,酒店厨房的奋战时刻
随着除夕的脚步日益临近,整座城市都被笼罩在一层愈发浓郁的年味儿之中,而我们酒店更是宛如风暴的中心,生意火爆得超乎想象。预订年夜饭的客人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络绎不绝地涌来,使得酒店上下忙得脚不沾地,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在各个岗位飞速旋转。
如今这时代,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家平日里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好容易盼到团圆时刻,谁都不想再把珍贵的亲情耗费在繁琐的锅碗瓢盆之中。一家人舒舒服服地聚个餐,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温馨时刻,酒足饭饱之后,嘴巴一抹,轻松又惬意,啥事都不用操心。在这样的需求下,酒店自然而然地成了众多家庭年夜饭的首选之地。
为了应对这如同火山喷发式的业务增长,酒店也是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推出了一系列年夜饭套餐。可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在汹涌如潮的客流冲击下,厨房人手短缺,食材采购、储备面临巨大压力,根本来不及筹备更多新颖花样。各个套餐里,除了依据不同客人的口味偏好和消费档次,在鱼的种类、龙虾的品种上有所区分,其余菜品大同小异。就拿配菜来说,为保证出餐效率,大多选用易于储存、加工便捷的蔬菜,烹饪方式也趋于统一,红烧、清蒸、清炒,翻来覆去就这几种。肉类呢,无非是常见的鸡鸭牛羊,再搭配些菌菇、豆制品,组合成一道道看似丰盛却略显模式化的菜肴。虽说菜品有些单调,但在这除夕的忙碌浪潮里,能按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客人餐桌,让大家顺利吃上团圆饭,已经是酒店拼尽全力达成的目标了。
曹师傅站在厨房的出单口,眼睛盯着那如雪花般不断飘落的订单,苦笑着打趣:“嘿,瞧瞧,这阵仗,和传统宴席有啥两样!”确实,如今这年夜饭,虽说形式上是散客订餐,实则与传统宴席无异。以往那些五花八门、工序繁杂的特色菜品,如今大多被标准化的套餐取而代之,放眼望去,餐厅里每一桌摆着的菜肴,就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除了个别海鲜食材能看出些许差别,其余菜品基本雷同,也难怪曹师傅会发出这般感慨。
为了应对这汹涌的客流,酒店只能在菜品上“做减法”。大幅缩减菜品品种后,厨房才勉强维持运转。菜品的制作流程逐渐趋近工业化模式,一道道菜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按照固定的配方、步骤,迅速地被炮制出来。前厅那边,翻台的速度快得惊人,一桌客人刚起身离席,服务员便迅速清理桌面,迎接下一波食客。后台的洗碗机更是如同不知疲倦的机器,嗡嗡作响,从早到晚,根本停不下来,餐盘在里面进进出出,循环往复,只为跟上这年夜饭的快节奏。
此时的厨房宛如一座高速运转的战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却又井然有序的景象。
炉灶区域,火焰熊熊燃烧,蹿起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呼呼”的声响,仿佛是催促厨师们加快速度的战鼓。负责炒菜的师傅们双手上下翻飞,锅铲在锅中快速翻炒,菜肴与热油碰撞,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炒声,瞬间激起四溢的香气。他们目光如炬,紧盯着锅中菜品的色泽变化,精准地把握着火候与调味时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却无暇擦拭,一心只为让每一道菜色香味俱全。
蒸箱这边,云雾缭绕,热气腾腾。一笼笼菜肴整齐排列,随着时间流逝,海鲜的鲜香、肉类的醇厚、蔬菜的清甜逐渐弥漫开来。厨师们不时透过蒸箱的玻璃查看菜品状态,根据经验微调时间,确保食物在最佳时刻出锅。他们频繁地开关蒸箱门,动作娴熟又谨慎,稍有不慎,一道菜的口感就可能大打折扣。
配菜区的案板上,堆满了各类洗净切好的食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配菜师傅们手起刀落,“哒哒哒”的切菜声不绝于耳,胡萝卜丝、土豆丝、葱姜蒜末等被迅速备好,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等待着被送往炉灶或蒸箱。他们眼神专注,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订单需求,以防出错,每个人的身旁都堆满了待处理的食材,却能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洗碗区,水流声、餐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洗碗机持续轰鸣,源源不断的脏餐盘被送进去,片刻后,洗净烘干的餐盘又被迅速取出,由工作人员分类叠放好,准备再次投入使用。一旁的水槽边,还有专人负责清洗一些不宜放入洗碗机的特殊餐具,双手浸泡在热水中,不停地擦拭、冲洗,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他们的围裙。
整个厨房,人声嘈杂,脚步匆忙,大家虽各司其职,却又紧密配合。偶尔传来几声呼喊,或是食材不够了,或是催菜的指令,便立刻有人回应,迅速解决问题。在这除夕的关键时刻,每一位厨房工作人员都深知责任重大,全力以赴为食客们呈上一桌桌美味的年夜饭。喜欢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