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锁情扣 > 第140章 留下来“叙旧”
    李刚惨叫一声,双腿一软,跪倒在地。

    鲜血从他的伤口中涌出,染红了他的裤腿。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额头上冷汗直冒,嘴唇颤抖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嘿嘿!”

    麻子得意的笑了,他对自己的枪法很满意。

    李刚的亲兵们见状,心中又惊又怒,但却不敢有丝毫动作。

    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稍有异动,麻子手中那强大的武器,可能就会毫不留情地射穿他们的脑袋。

    军营中的将士们也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原本还在疑惑李刚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何会被突然拿下。

    但听到肖正飞宣布赵樽将接管永安城驻军时,不少人的眼中顿时亮起了光芒。

    “赵帅要回来了?”有人低声惊呼道。

    “太好了!赵帅终于要重新掌兵了!”

    “赵帅在北关时可是战无不胜,有他在,咱们永安城就安全了!”

    士兵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赵樽在北关军营中的威望本就极高,他被收了兵权时,许多将士都为他感到不平。

    而上次赵樽偷袭突厥大胜的消息传来后,更是让将士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李二牛站在人群中,听到赵樽的名字时,眼中顿时闪过一丝狂热。

    赵樽一直就是他的偶像,是他心中无可替代的英雄。

    他毫不犹豫地振臂高呼起来:“赵帅!赵帅!”

    他的声音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瞬间引爆了整个军营。

    “赵帅!赵帅!”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呼喊,声音如同海浪般一波接一波,越来越高,越来越响。

    “赵帅!赵帅!”

    呼喊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军营掀翻。

    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兴奋,仿佛赵樽的到来将为他们带来无尽的希望和胜利。

    肖正飞和赵樽的亲卫们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勾起,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他们知道,赵樽的威望和影响力已经深深扎根在这些将士的心中,而李刚那个草包即使现在赵樽不拿下他,他迟早也会死在战场上。

    只是不知道,景帝若是站在此处,看到赵樽登高一呼就引起如此大的共鸣,他会做何感想?

    李刚跪在地上,听着四周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将士们的支持。

    而李刚的亲兵们站在一旁,脸色苍白,眼中满是绝望。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肖正飞冷冷地看了李刚一眼,挥了挥手:“带走!”

    几名亲卫立刻上前,将李刚架了起来。李刚挣扎了几下,但腿上的枪伤让他根本无法站稳,只能任由亲卫们将他拖走。

    军营中的呼喊声依旧在继续,仿佛在为赵樽的到来欢呼。

    而李刚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仿佛一颗陨落的星辰,再也无法照亮这片天空。

    两个多时辰后,宋元庆的徐州大军已急行军绕过阴山山坳,将要抵达凌安城。

    “宋将军,前方就是凌安城了。”赵樽低声提醒道。

    宋元庆抬眼望去,只见远处一座城池隐约可见,城楼上旌旗飘扬,显得格外肃穆。

    他的目光中隐隐带着焦急,沉声说道:“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日落前赶到凌安城!”

    命令一下,本就疲惫的大军,速度顿时又加快了些。

    士兵们的脚步声更加急促,尘土飞扬中,队伍如同一股洪流,向着凌安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赵樽策马跟在宋元庆身后,目光中带着几分凝重。

    他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切,将会决定他和整个大景的命运。

    他握紧了手中的缰绳,心中暗自祈祷——希望一切都能如他所愿。

    刚走到凌安城外的岔路口,宋元庆远远的就见到一支军队正在出城。

    那飘扬的旗帜上鲜明的写着一个大大的“苏”字。

    苏家是四大世家之一,也就是冠军侯和长乐郡主的家族,家中男子为武将的居多。遍布在荆州、冀州和梁州。

    以朝廷就近调兵的原则来看,荆州距离凌安城最近,宋元庆判定,这支军队一定是荆州来的援军。

    宋元庆勒马停下,挥手叫停了身后的队伍,等着荆州的军队出城。

    看着源源不断走出城门的荆州士兵,宋元庆微微蹙眉。

    那些士兵脸色阴沉,一路走,一路似乎在骂骂咧咧。

    “将军,这是怎么了?”赵樽在宋元庆身后出言问道。

    “不知道,等他们走了,过去看看。”

    等了大约有一炷香的时间,荆州的军队才全部走出城门。

    宋元庆一挥手,徐州的军队又缓缓前进。

    在与荆州队伍尾部擦肩而过时,宋元庆听到最后面的士兵在说:“什么玩意儿,老子的腿都快走断了,结果是谎报军情。去他娘的。”

    宋元庆的心里咯噔一下,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那些疲惫的士兵们,心里升起了一种不好的感觉。

    再看向凌安城的城里,那景象与在永安城里一模一样,平静祥和。

    百姓们在劳作忙碌,士兵们在城墙上懒散的巡逻,毫无大战的景象。

    宋元庆蹙了蹙眉,留下一名副将,安排队伍在城外原地休整。

    他自己则带着赵樽等人和另外几名副将,先行进城,到凌安城军营查看具体情况。

    宋元庆一行人策马进入军营。下马后,在赵樽的指引下直奔中军大帐。一路过处,操练的士兵们懒懒散散的投过来看好戏的目光。

    他们走到中军大帐门口,被守卫拦下了。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徐州来的援军,要面见曹雄元帅。”宋元庆大声说道。

    “呃……”

    守卫的面上露出了几许尴尬之色,但还是转身进去禀报。

    很快,曹雄就走了出来。

    “原来是宋将军来了。”

    曹雄一出来就面带笑容,只是那笑容看上去有些怪异,仿佛是根本就不愿意见到他们一般。

    “曹帅,我们接到兵部的命令,前来支援,大军正在城外休整,请曹帅调遣。”

    宋元庆紧紧的盯着曹雄面上的怪异表情,心里已经猜到了七八分。

    “呃……这……”

    曹雄支支吾吾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见状,站在宋元庆身后的赵樽低头垂眸。那紧紧抿着的唇角边,似乎有那么一丝丝的笑容溢出。

    而宋元庆见曹雄支支吾吾,脸瞬间沉了下来,他直接冷冷的替曹雄说出了真相。

    “这里看上去毫无大战之象,曹帅不会是在谎报军情吧?”

    “呃……没有,没有。”曹雄面色一变,连连摆手,苦着脸解释。

    “刚开始是有军情的,阿拉和蒙国联军,气势汹汹来犯,已经到了几十里外。可不知道为何,他们又突然都撤退了。”

    曹雄叫苦连天。按理说,曹雄是一关驻军元帅,而宋元庆只是领军出征的将军。

    从官职上,曹雄要高于宋元庆,可他现在自知理亏,看着宋元庆就自觉矮了一头。

    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封八百里加急求援战报,会给自己惹来如此大的麻烦。

    他刚刚才点头哈腰,一脸赔笑的送走荆州的援军,没想到,现在又来了徐州的军队。

    哎!这可怎么办啊?

    “撤退了?是曹帅也用计偷袭,逼退了他们吗?”宋元庆想起了永安城的偷袭之战。

    “呃……那倒没有。”曹雄硬着头皮无奈摇头。

    “那他们为何要撤退?”

    宋元庆步步紧逼,脸色已经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了。

    “我也不知道啊!”

    曹雄怕宋元庆不相信自己的话,还回手指了指正在陆续往城墙下搬运守城物资的将士们。

    “宋将军,你看。我们做好了一切守城的准备,哪知什么都没用上。”

    “哼!”宋元庆冷哼一声,话语里已经有了难以掩饰的怒气。“也就是说,你们根本就还没有和敌军交战?”

    闻言,曹雄噎了一下,但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这一下,宋元庆终于明白,荆州的军队为何骂骂咧咧的离去了,他的怒气也根本压制不住。

    “岂有此理!凌安城有五万驻军,即使两国已联军,即使他们正面强攻,五万兵力也可抵挡数日,可既然还未交战,那你为何要向朝廷求援?”

    宋元庆的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他的脑子里浮现出,他们由于担心战况急行军的画面。也浮现出将士们那一张张写满了疲惫的脸庞。

    想起连日行军的艰苦,就连宋元庆身后的亲兵和几个副将们,对曹雄也是怒目而视。

    “呃……我……我也不想啊!”

    宋元庆的吼声震得曹雄的耳膜痒痒的。

    他掏了掏耳朵,皱着脸,想要为自己申辩几句,可除了说自己也不想,他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本想说自己已经向朝廷提出暂缓调兵了,可他又不敢说。

    因为他也明白,此时任何的申辩,都是在狡辩。越狡辩,宋元庆的怒气就会越盛。

    “永安城,他们好歹还偷袭交战过,可你连战事在哪儿都还没搞清楚,就敢向朝廷求援。你究竟知不知道三十万大军是什么样子?你又究竟知不知道,三十万大军长途行军,究竟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宋元庆越想越气,那的怒火犹如连珠炮一般猛烈输出。听得连赵樽都觉得炸耳,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面对宋元庆的怒火,曹雄和他的亲兵俯首帖耳,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出言狡辩了。

    等宋元庆发了一通火,赵樽这才凑到宋元庆的耳边,小声安慰。

    “将军,虽然曹雄谎报军情实在可恶。但没有战事少了伤亡,总是好事。您息怒。”

    宋元庆眼角的余光扫了赵樽一眼,胸口依然在剧烈起伏。

    但他想想,觉得赵樽说得也对。兄弟们急行军固然辛苦,但总比辛苦后还上战场丢了命要强多了。

    如此想着,宋元庆的情绪渐渐平复,他狠狠瞪了曹雄一眼,转身大手一挥,语气冰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