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一点文学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25章 炙金热潮
    在太医署全力襄助之下,酒精终于赢得了兵部的认可。

    然而,想要将其供应至九边,却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新组建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其中涉及诸多环节,从筹备原料、调配人手,到购置器具、规划流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预计得等到年中才能正式启动。

    好在与孟星辰的合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不久之后,京师的大街小巷迅速涌现出一款名为“炙金”的美酒。

    “炙”,寓意炽热,仿佛熊熊燃烧的火焰,饱含着无尽的激情与活力;“金”,象征珍贵,恰似熠熠生辉的黄金,彰显着非凡的品质与价值。

    这酒不仅名字独特,品质更是上乘,口感炽热且温润,如同烈火与柔情的交融。

    尤为难得的是,其定价亲民,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

    王清晨对这款酒更是报以极大的期待,特意在《大朔新闻》上为其大力推荐。

    这一举动,或许可称为大朔历史上第一则正式的广告。

    效果立竿见影,炙金一经推出,便在京师掀起抢购狂潮,瞬间成为城中热门话题。

    尤其是王清晨还为其配上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唐·罗隐)

    这首诗与炙金的气质相得益彰,更是让这款酒名声大噪,引发了一轮小小的文化热潮。

    炙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辛辣醇厚的口感,对于那些嗜好饮酒的豪爽汉子而言,无异于甘霖。

    以往的酒水,大多口味寡淡,难以满足他们对酒的渴望。

    而炙金的横空出世,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京师的酒桌文化。

    一时间,“无酒不成宴,不烈不成酒”的观念深入人心。

    短短几日,整个京师的酒楼、酒馆、酒肆,乃至寻常百姓家,处处都能见到炙金的身影,其拥趸遍布京城各个角落。

    王清晨对吴国公府的实力深感意外。

    他暗自思忖,若换做自己来操办此事,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达到这般成效。

    吴国公府底蕴深厚,在商业运作上更是有着独到的手段与资源,能将炙金迅速推向市场,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王清晨想象得那般简单。

    炙金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怎么会没货?京中的存酒不是全都蒸了吗?你现在居然告诉我没货?”孟星辰在府中焦急踱步,怒声质问前来汇报的伙计。

    这一把,孟星辰几乎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他深知这场豪赌一旦失败,不仅自己会身败名裂,就连身为吴国公的祖父,恐怕也会受到牵连,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那伙计满脸惶恐,结结巴巴地解释道。

    “公子,蒸好的酒都已摆上货架,我们原本预估这些酒能卖半个月,正好等下一批酒接上,谁能想到,仅仅三天就全部卖空了!”

    “你是说全都卖空了?”孟星辰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他虽然对炙金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但如此迅猛的销售速度,还是让他震惊不已。

    “确实如此,京中各处的掌柜都拿着现银,在酒庄门口焦急地等着提酒。可如今,咱们库房里空空如也,根本拿不出货来。”小厮无奈地说道。

    孟星辰听后,顿时陷入了短暂的呆滞。但很快,他便回过神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去京郊,去整个洛州,乃至其他州县,给我想尽办法往京中调货!尽一切可能给我调,咱们卖酒的,还能怕别人买不成?”

    孟星辰深知,这突如其来的缺货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能够妥善应对,这市场还不是他说了算。

    “公子,这炙金的制作工艺太过繁琐,时间紧迫,恐怕来不及!”伙计面露难色,忧心忡忡地说道。

    “那就增加酒坊!一个不够就十个,十个不够,把所有能买到的酒坊全都给我买下来!”孟星辰咬着牙,发狠地说道。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借此机会大赚一笔,让吴国公府的财富和声望更上一层楼。

    “这……族内长老们恐怕不会同意。”伙计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那些老东西不用管他们!如今我还是吴国公府的世子,这一切我都做得了主!”孟星辰霸气地一挥手,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此时的孟星辰,已经能够想象到接下来京师之中将会出现的景象:大街小巷,人们对炙金的追捧热度持续攀升;酒楼酒馆里,宾客们高举酒杯,畅饮炙金,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而这一切,都将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只是想到王清晨那张嘴脸他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与此同时,王清晨也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毕竟,这炙金的成功与否,几乎关乎瑞王府的资本根基。

    他深知瑞王绝非等闲之辈,绝不会对炙金的崛起坐视不管、大度地毫不计较。

    京师酒市的繁荣并没有让最大资本瑞王府有任何的获利。

    甚至让其有些措手不及。

    忙于宗正寺以及宗室事务的瑞王是没有时间过问这些事情的。

    瑞王府各项产业都有专门的管事负责。

    此时的瑞王府中,几个管事正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

    原本有容小筑这个强劲对手,就已经让他们头疼不已。

    如今炙金横空出世,这款美酒更是直击瑞王府的命脉。

    “可打听清楚是哪位师傅做出来的?”一位管事皱着眉头,急切地问道。

    毕竟京师中出名的酒庄屈指可数,凭借瑞王府的强大实力,想要打探消息并非难事。

    “这,只知道是吴国公府传出来的,我们发展的眼线大多都被肃清了,看样子吴国公府这次是想动真格的了”

    “吴国公府现在不是孟星辰那小子当家吗?他有这个胆子?”

    “这……”几位管事不语。

    “这酒香为何这般浓郁?”另一位管事端起一杯炙金,放在鼻尖轻轻嗅着,脸上满是疑惑。

    “主要是口感,甚至比贡品还要好上不少,如此美酒也就比散白贵上稍许,吴国公府这岂不是赔本赚吆喝?”又有管事补充道。

    “那我们还管他作甚?等他赔个精光,我们正好收场”

    “如此甚好,我看其撑不过半月”

    “不过也别坐以待毙,继续给我找,这么好的酿酒师傅,不能为我瑞王府所用,那便只能……”

    ……

    在这炙金引发的狂潮之中,京师的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吴国公府忙于应对缺货危机,试图进一步扩大炙金的影响力;

    瑞王府则在暗中谋划准备反击,以维护自身在酒业的地位。

    而王清晨,这位炙金崛起的关键人物,也在静静地等待着,静看花开花落。

    ……

    “你说这案子,如何还能查下去?”

    这几日,梁朝可谓是度日如年,备受煎熬。

    参与查案,对他而言本就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可谁能想到。

    初次查案就碰上这么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着实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你就没想着向陛下请教请教?”这话里的深意,自然是暗示梁朝去探探陛下的口风。

    一看风向,二探线索。

    “皇爷爷,您还不了解他吗?他要是能给我透露点口风,我还用得着在这儿发愁吗?”梁朝满脸无奈,摊开双手说道。

    “那看来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对了,你们这案子如今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因为自家外公的缘故,他对这案子的进度也颇为关心,忍不住开口打探。

    “当年北境的将领,基本上都被清算得干干净净了。”

    提到这儿,梁朝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毕竟这些将领,可都是国之良臣,朔之猛将,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可最终却没能落得个好下场。

    而且下手的还是皇室,做的不光彩,他自然也说不出口。

    虽说这事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但他身为皇室成员,心里还是觉得有些愧疚。

    “当年那件事,我等就算把刑部、礼部以及秘书省的卷宗翻个底朝天,也只能找到只言片语,案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梁朝眉头紧皱,语气中透着深深的无力感。

    “我交给你的十七号卷宗,没有查出什么吗?”按理说不应该啊!

    “别提了,现在宗正寺被瑞王爷把控着,我根本没办法明目张胆地去调查。也就是李尚书进行了一些常规的问询,可效果微乎其微。”梁朝说着,脸上满是气馁之色,仿佛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礼部那边呢?你不是有教谕这层关系吗,调查起来应该没什么阻碍吧?”

    “说来也真是巧了,礼部保留下来的卷宗,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景佑年间,之前的全都被销毁了。”这也是让李?莺土撼?钗?嗄盏牡胤剑?缃裣咚骷负醵暇??拖裨诤诎抵忻?鳎?床坏揭坏阆M?

    “而且,那些曾经经历过建隆年间的老人,几乎都三缄其口,要么就干脆装傻,一问三不知。”

    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景佑帝对这件事的态度尚不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遗老生怕说错一句话,就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万一哪天景佑帝心血来潮,再来一次清洗,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面对这种局面,王清晨也深感头疼。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前往北境督办此案。

    毕竟那里是当年事情的发生地,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了解内情的老人。只要能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信息,便能大致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或者,直接去找自己的外公了解情况。

    再加上李继春的口供作为佐证,这案子的真相或许就能水落石出了。

    只不过,最终查出来的真相,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那就很难说了。

    毕竟,就从如今宗正寺的态度来看,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