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先贤荀子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约公元前
313
年
公元前
238
年),名况,字卿,时人尊称为荀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在齐国稷下学宫学习和讲学,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荀子曾两度出任楚国兰陵令,年老辞官后蛰居兰陵着书立说,在兰陵收徒授业,培养了韩非、李斯、浮丘伯等众多弟子。
荀子于公元前
238
年左右在兰陵去世后葬于此地
。
荀子墓位于琅琊市兰陵县兰陵镇东南
1.5
公里处
。原墓东西长
10
米,南北宽
8
米,东西两端高
7
米,中间高
3
米
,上面遍布刺槐,为黄土堆积的坟丘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增广生几位员生首倡众人共同捐立
“补建荀子墓碑”
。光绪三十年(1904
年),山东巡抚周馥立
“楚兰陵令荀卿之墓”
碑
。
荀子墓的前方是荀子祠,祠内中间供奉荀子像
,还供奉韩非、李斯等人的牌位。
初临荀子墓,那一方静谧的冢丘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沧桑,却依旧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四周的翠柏苍松,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位伟大先哲的安息之所。
夏先衍缓缓踱步,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是荀子讲学授徒、传播思想的时代回响。
荀子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渊博的学识,在这方土地上启迪蒙昧,他所倡导的性恶论,并非对人性的悲观论断,而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警醒,提醒世人需以礼义法度来约束和规范自身。
荀子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一生,也是在这里完成了他思想体系的整合与升华,并且得到了传承。
也见证了这一切的起始与流变,荀子的思想传承在韩非与李斯身上呈现出多元的走向。
荀子出生于邯郸,夏先衍在邯郸之行中感受到了,邯郸人对于荀子的纪念。今天邯郸市滏河北大街有一个街边小公园,名叫荀子公园,立有荀子的一尊塑像。
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镇民生路有一所荀子中学,里面也有一座荀子塑像,立在进校门的操场处,背后一面墙,刻着荀子的《劝学》。
荀子十五岁到壮年时期,主要在齐国稷下学宫学习和讲学,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夏先衍在稷下学宫遗址灵源之地感受到了关于荀子的记忆。
荀子中年游历秦国,到秦国进行政治考察,打破
“儒者不入秦”
的惯例。而夏先衍最开始的关于灵源的调查就是从秦地开始的。
夏先衍这一路所走过的灵源之地算是串联起了荀子一生的四个阶段。
《人文经》跟随夏先衍的脚步记载了荀子这位儒家先贤的一生,最后在兰陵缓缓落下了他思想的最后一笔。
夏先衍在荀子文化园灵源之地,他仿若真切地瞥见了荀子那伟岸而庄严的身影,那身影并非虚幻的臆想,而是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质感。
这身影竟与他曾在自己心神所去过的那座心之世界里邂逅的背影,渐渐重合。
在那心之世界里,荀子是智慧的灯塔,其思想的光辉如星芒璀璨,穿透层层迷雾,照亮人类精神世界的漫漫征途。
而如今,在这文化园的灵源实地,历史的气息与现实的感知交织缠绕,让那曾经略显缥缈的心象瞬间有了坚实的依托与鲜活的生命力。
夏先衍的内心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悸动,仿佛在这重合的瞬间,他跨越了千年的时光长河,与荀子进行了一场无声却震撼灵魂的对话。
他似乎能感受到荀子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沉思、讲学与踱步,那深邃的目光穿越岁月,凝视着后世之人对其思想的传承与思索。
夏先衍依依惜别兰陵,这片承载了荀子生命的余晖与思想,被历史厚爱的土地。
随后一行人来到滕州。
滕州的历史:滕国是华夏周朝分封的诸侯小国,位于今齐鲁省滕州市境内,国君为姬姓,侯爵。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分封其十四弟姬绣于滕,称为滕叔绣。滕国历经多个朝代,最终在战国时期被宋国所灭。
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
滕王阁?: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并在滕州筑一阁楼名为“滕王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滕王阁。后来,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第二座南昌滕王阁,第三座阆中滕王阁也源于此。
滕州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孟尝君、?毛遂的故里,这些历史人物为滕州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滕州吸引夏先衍前来的是关于墨子与鲁班文化所孕育的灵源。
墨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与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鲁班,作为华夏古代杰出的工匠与发明家,其技艺巧夺天工。他凭借着非凡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手艺,发明了众多木工工具,如锯子、曲尺等,这些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这片土地上处处都留存着他们的精神气息与文化痕迹。
墨子纪念馆与鲁班纪念馆更是孕育出了灵源,两座灵源之地不断扩张最后与滕州汉画像石馆灵源之地,滕州市博物馆灵源之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灵源之地,融入到了荆河之中,随后向着市区散发灵气与造化之气。
墨子,生卒年不详,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又说宋国人或楚国人)。墨子早年多在鲁国生活,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学习周礼等。但后来他厌倦儒家繁琐的礼制,开始选择吸收不同于儒学的异域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说
。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与儒学并称为
“显学”,其思想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响应。
墨子在世时积极传播学说,墨家组织纪律严明,成员遍布各国,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与儒家并称
“显学”。《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孔子、墨子逝世很久后,追随二者的人还有很多,弟子人数也愈加繁盛。
墨子逝世后,墨家经历巨子掌权时期,初期巨子贤能,墨家得以发展壮大,但后期巨子之间彼此攻击,内部争权夺利,导致墨家分化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墨。至战国后期,三派墨家逐渐合为两派,其一为后期墨家,侧重于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自然科学方面;其二则转化为秦汉时期的游侠
。
墨子纪念馆主要有序厅、综合厅、科技厅、圣迹堂、军事厅等。序厅以墨子塑像和伟人评墨子为主;综合厅展示墨子的思想与墨学研究成果,以及历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盛况;科技厅展示墨子光学、力学、时空观、声纳原理等,部分可演示;圣迹堂主要绘有《墨子圣迹图》;军事厅重点展示墨子军事思想及防御措施,其亮点是城防、连弩弓演示等。
鲁班(前
507
年
—
前
444
年),姬姓,公输氏,名班(又作般),本名公输班(公输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等,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今滕州市境内)人。
鲁班被后世称为土木工匠的祖师,其名字成为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两千多年来,他一直被土木建筑工匠们奉为
“祖师爷”,受到了广泛的崇拜和敬仰
。
设有圣祖堂、公祭大厅、木工器械馆、石器馆、兵器馆、建筑厅、舟桥厅、青少年科技教育厅、鲁班传人成果厅等
。在木工器械馆内展示了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据说由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
。
夏先衍从这两座灵源之中感受到了契合现代的思想。例如墨家的注重实践与科学精神;鲁班的工匠精神。
墨家所秉持的注重实践与科学精神,犹如一颗在历史长河中被岁月尘埃部分遮蔽却依然顽强闪烁微光的星辰,在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于华夏大地的蓬勃兴起,重新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墨家先辈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他们穿梭于市井田间,亲力亲为地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态度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同时,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创见,如对光学、力学等方面的初步认知与研究,以及在逻辑学上的深入思考与构建,都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墨子》这部凝聚着墨家智慧结晶的着作,也因其丰富的科学与逻辑内涵,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与思想借鉴。
鲁班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则如同一把传承千年的火炬,照亮了人类追求卓越技艺与品质的漫漫征途。鲁班以其精湛绝伦的木工技艺和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成为了历代工匠心目中的神圣楷模。
夏先衍深刻地领悟到,这些古老而又现代的思想,并非是历史的陈迹仅供后人缅怀与感叹,而是如同鲜活的生命源泉,源源不断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着强大的动力与智慧养分。
它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与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坚实桥梁,引导着人们在科技进步、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以更加稳健而自信的步伐不断前行,去探索未知的无限可能,去创造属于华夏文明的新辉煌。
墨学遗风传千载,稽古察今启新程。
同时夏先衍通过游历这么多灵源之地,也感受到了这些灵源之中的先贤的思想开始复苏。
往昔之睿思,本沉眠于岁月之渊薮,今逢运会,如蛰龙奋起,以古圣之卓见,解现世之困厄,为后学指津,启来者于迷津,导吾辈于时代浪潮中溯源问道,思古今之变,以求治世之良方,进德修业之通途也。
距离滕州百里外则是儒家学说的起源之地曲阜。
儒墨之争早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诸子百家也已经完成了古代华夏文明构建的历史使命。
他们的思想也已经融入了华夏文明,融入了华夏人的血脉之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