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重返观星台灵源基地,冯鹏先已经从这里离开了,毕竟作为一个中州军区的司令他需要统筹全局。
再一次来到这里,发现核心之地的云雷纹并没有扩散,稳定在了这片区域,只是变得更加逼真了,仿佛在地面活过来一样。
几座重要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已经被灵源修复完成,尤其是观星台,既保留了历史的沧桑感,又得到“翻新”修复,完全不见之前的破败的模样。
因为是白天,夏先衍只是在观星台下看看了,并没有登上去,这是最开始悟到修行功法的地方。
时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只是少了那个凭自己能力顿悟觉醒灵觉,抓住机会的王富力,也不知道他修行的怎么样了,看他的报告感觉这家伙挺悠闲的,看出来他很喜欢这个工作。
夏先衍想了想自己整天忙的脚不沾地,突然有种想给他加加担子的恶趣味。
在这个基地转了一圈,发现除了灵源将景区覆盖,其他的变化并不大。挨着镇子的一侧有一片区域已经对外开放,或许是白天,来的人并不多。
没有新的发现,夏先衍也说不上来遗憾什么,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惊喜的感觉了。或许看着灵源的不断出现,新鲜感已经过去了。
离开观星台灵源基地,一行人赶往了洛京。
洛京是一座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华夏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
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世所罕见。现有龙门石窟、大运河、丝绸之路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项),中州省文物保护单位14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各类特色博物馆、纪念馆102家,馆藏文物60多万件(套)。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都诞生于此,世界上第一台地震测量仪器——地动仪发明于此。
华夏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农业科技专着《齐民要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等均着作于此。
洛京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洛阳是河洛之源、客家祖地,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
也正是因为洛京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因此这里灵源诞生的比较多。代表东周王城历史遗迹的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龙门石窟、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以及邙山翠云峰。
夏先衍一行人到达洛京后先去了邙山翠云峰,至于为何先去这里,是因为昨天跟曾老此行的时候,有人托曾老跟他联系,到翠云峰的道观里见一位道士。
当初邙山翠云峰有上清宫、下清宫、玉清宫、吕祖庙(俗称吕祖庵)等诸多宫观,建筑群规模宏大,上了邙山就能看见。这些道观仅下清保存完好,上清已破败些许,玉清已经被毁。
上清宫,位于中州洛京洛京老城区G310(邙岭大道)邙山翠云峰森林公园,是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
因道家鼻祖老子与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修道而被尊为“道源”、“祖庭”。
上清宫原为隋炀帝时期所建的老子祠,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建为上清宫,是当时的国家级建筑,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以“上清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
后相继改名为太微宫、玄元皇帝庙、太上玄元皇帝宫。宋朝时期,宋太宗仿建洛京上清宫于汴梁城,继而普及全国。
金元时期荒废,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五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
下清宫位于洛京市老城区状元红路邙山翠云峰森林公园,原名青牛观,是老子炼丹拴牛的地方,老子在此拴了青牛后,步行上山到位于翠云峰上清宫处炼丹,青牛就在此等候老子。后人为纪念青牛,在此建观,所以下清宫又名青牛观。
夏先衍来到翠云峰后,并没有直接去找那位道士,而是先在这里调查灵源诞生后造成的变化。
他们先去了山脚下的下清宫,道观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而不失雅致,红墙灰瓦显得格外醒目。道观大门两旁的青牛,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
走入山门,下清宫的全景映入眼帘。迎面而来的是一股淡淡的香火味与松木清香交织的气息,让人心神宁静,杂念顿消。
此时此刻,道观中正传来阵阵诵经之声,唱诵玄门早课经。
进门口处左右两侧分布着鼓楼和钟楼、还有侧殿和孔子问礼台,前方是混元洞,洞内香火鼎盛,供奉着道家至高无上的神只——太上老君,即华夏所熟知的老子。
沿着混元洞前的台阶缓缓而上,一座雄伟的大殿映入眼帘——这便是下清宫最高端的三清殿。殿内供奉着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只——上清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他们的神像庄严神圣,是道家信仰的至高象征。
三清殿前香烟缭绕,殿内三清尊神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面容慈祥,宝相庄严,金光闪闪的神像与周围古朴的装饰相得益彰。
翠云峰所诞生的一处灵源就在这座道观之下,夏先衍运用神识探查发现,这里的灵源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它是由道教文化所诞生的。
进入这座道观后,夏先衍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异样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在默默关注着此地。
然而,他环顾四周却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之处。于是,他向身旁的人询问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结果得到的答案皆是肯定。众人皆觉得宁静祥和的下清宫似乎受到了某种未知力量的庇佑和守护。
夏先衍定了定神,尝试去感应自己识海中的华夏守护之灵,但并未感受到任何异动。至此,他才稍稍放下心来。或许真如自己所想那般,这里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华夏守护之灵的神秘存在,只不过由于其力量相对微弱,所以暂时还无法显现身形罢了。夏先衍对这一处奇妙的灵源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期待。
想到此处,他觉得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参拜主殿的三清尊神。待进入殿内,他方才惊觉供奉于此处的三清尊神神像之上竟泛起丝丝缕缕若隐若现的灵光。
他赶忙轻声道了句“失礼”,随即便将自己的神识悄然投注于神像之上。刹那间,一股强烈的震撼涌上心头——原来,这三清神像竟然与灵源之间凭借着浓郁的灵气构筑起一条神秘莫测的通道!更为惊人的是,源源不断的灵力正透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神像。
他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端详起这座神像来。渐渐地,他察觉到神像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的改变。夏先衍心念电转,迅速掏出手机,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下清宫”三个字,很快便找到一段关于此宫的视频,并从中截取到当初所拍摄的三清尊神神像画面。
经过一番细致比对,他惊愕地发现眼前所见之神像的容貌已然和视频中的大相径庭。此时此刻,一种难以言喻的异样感受在心底油然而生:或许,唯有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方才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三清尊神法像吧!
弄明白了缘由他领着众人拜了拜,之后又重新看了其他神像,果不其然,这些神像或多或少也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满心疑惑的他随即向此间的工作人员探询此事,但得到的答复却令人颇感意外——那些人对此浑然不觉,仿佛根本未曾留意到任何异常之处。
李风禾捋了捋额头的碎发,若有所思地开口说道:“会不会是因为他们每日都与那神像接触,不知不觉间便受到了影响,潜移默化接受了新的神像形象?”
夏先衍听完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嗯,或许正是如此。那些时常前来参拜祈福之人,同样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纳了这变化后的神像形象。正因如此,众人并未察觉到其中有任何异样之处。”
随后,一行人走出了下清宫,踏入了翠云峰。沿着公园里主路前行,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只见山中的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宛如一片茂密的绿色海洋,将整座山峰紧紧包裹其中。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仿佛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
此处的植被呈现出一种反常的生长态势,不受季节更替的束缚。似乎每一处灵源之所,冬季来得格外迟缓,而春天却早早降临。若非还有些落叶乔木点缀其间,恐怕这里将会四季常绿,始终保持着青翠欲滴的姿态。
翠云峰上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翠云阁,站在翠云阁上,可以俯瞰洛阳城区,是"邙山晚眺"最佳的观赏地点。
翠云峰上修建的翠云阁与定鼎门、应天门、明堂、天堂的风格保持一致,互为呼应,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北端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整体设计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一共9层,高
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这座翠云阁乃是十余年前方才新建而成,故而尚未有灵源在此诞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两端的灵源不断蔓延扩展,并最终相互交融汇聚。假以时日,此处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灵源的中心位置所在之处。
过了翠云阁继续前进,山里面倒是没有新的发现。随后夏先衍联系了那位道士,他此时正在上清宫等待众人的到来。
上清宫坐落在邙山翠云峰的北端,占据着洛京北郊的制高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邙山翠云峰边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